- A+
碳点(CDs)是一类新兴的光致发光材料,具有出色的光学,电学和化学特性,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前景。 CDs中的杂原子掺杂代表了一种用途广泛的技术,可以进一步改善CDs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性。许多研究小组针对CDs的不同方面进行了综述,主要包括合成策略,理化性质,生物成像,光催化和发光机理等,而对杂原子掺杂的CDs的报道很少,更不用说基于杂原子掺杂的不同掺杂方法和原料。近日,复旦大学孔彪教授以“Hetero-atom-doped carbon dots: Doping strategies,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”为题目,在Nano Today上发表的综述论文,提供了杂原子掺杂CDs的系统总结。从不同的原材料到合成掺杂元素的方法,研究了各种最新的合成策略。此外,还综述了杂原子掺杂的CDs的催化,光学,生物等性质以及潜在应用,包括纳米探针,光电器件,催化作用和生物医学,并进一步提供了对杂原子掺杂CDs未来发展的展望。
迄今为止,有许多合成策略可用于制造杂原子掺杂的CDs。原则上,合成方法可分为两大类,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(图一)。在自上向下的方法中,大分子碳材料(例如石墨粉或多壁碳纳米管)在苛刻的物理或化学条件下被分解为小分子碳纳米颗粒。在这种方法中可以采用包括电弧放电,激光烧蚀和电化学/化学氧化等的处理(图二)。
图一: a)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,b) 关于杂原子掺杂的CDs的最新进展的时间表
图二:a) 蚀刻C / SiO2复合材料制备CDs, b) CDs用于双光子pH成像和生物传感
大多数CDs具有相对较低的QY,这通常不足以进行生物成像。为了改善CDs的荧光性质,已经提出了杂原子掺杂,关于单原子掺杂的报道很多,包括氮(N),硫(S),硼(B),磷(P),锌(Zn),锗(Ge),铜(Cu),硅(Si),锰(Mn),钴(Co),镓(Ga)等。杂原子掺杂CDs的主要合成方法为水热/溶剂热,热解和微波处理,还包括超声,电化学/化学氧化,电弧放电。在N-CDs中,氮原子将电子注入到CDs中并改变内部电子环境,使CDs具有强荧光,出色的催化性能,良好的细胞通透性和低细胞毒性。N-CDs在纳米探针,光电器件,催化和生物医学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(图三)。S-CDs几乎可以保留原始CDs的所有优点,并具有独特的发光特性和高QY,可用于纳米探针和光电器件(图四)。
图三:N-CDs的制备
图四:S-CDs的制备
对于单原子掺杂的CDs,发光光谱被限制在蓝黄色范围内。有许多报道表明,可以通过同时掺杂两个或多个不同原子来改善CDs的发光特性。由于CDs中掺杂杂原子之间的协同作用,共掺杂已开始引起更多关注,因为它可以产生独特的电子结构。氮的原子半径接近碳原子,硫的电负性类似于碳原子,N,S-CDs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质和低毒性,具有广泛的应用(图五)。N,P-CDs在荧光探针,生物成像和光电设备中显示出各种潜在的应用。CDs的导带/价带的位置可以通过N / B共掺杂来调节,从而提高CDs的电导率和发光性能。
图五:N, S-CDs的制备
与传统的有机染料相比,CDs通常具有较宽的发射峰并显示出更大的斯托克斯位移。使其具有较高的光稳定性,易于合成和表面功能化以及可调整的组成。由于其亲水性,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,与传统量子点相比,杂原子掺杂的CDs显示出更少的细胞毒性。杂原子掺杂的CDs具有出色的光学(图六),电学性能和化学性质具有许多潜在应用,如纳米探针,光电器件,催化和生物医学(图七)。
图六:CDs的光学性质图
图七:CDs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
同时,杂原子掺杂CDs的研究仍然存在的挑战:(1)精确掺杂位置,例如掺杂的边缘或中心;(2)非对称掺杂;(3)对CDs中杂原子的定量控制;(4)单原子尺度精确的掺杂;(5)基于不同空间深度,不同位置和不同原子比例的精确掺杂;(6)对杂原子掺杂的CDs的选择性应用;(7)杂原子掺杂的CDs的大规模制备和工业应用。
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,杂原子掺杂的CDs将弥补传统发光材料的不足,显示出作为用于各种应用的下一代发光材料的光明前景。
文章链接:Miao S, Liang K, Zhu J, et al. Hetero-atom-doped carbon dots: Doping strategies,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. Nano Today, 2020, 33: 100879.
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1748013220300487

目前评论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