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理ACS Nano:吸附分子靶向调控策略提升Ag单原子的电合成氨性能

  • A+
▲第一作者: 陈颖,郭瑞杰,彭显云,王潇乾;通讯作者: 刘熙俊,吴宇恩,罗俊 

通讯单位: 天津理工大学 
论文DOI:10.1021/acsnano.0c01340

全文速览


近日,天津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罗俊教授-刘熙俊副研究员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宇恩教授课题组合作,通过密度泛函理论(DFT)研究发现,优化N2分子在单原子位点的吸附方式并同时降低*NNH的形成势垒是提升N2还原反应(NRR)合成氨产率的关键。基于此,研究团队提出吸附分子靶向调控策略,并设计合成了一种高分散的Ag-N4配位的Ag单原子催化剂(SA-Ag/NC)。NRR测试结果表明,该催化剂在-0.65 V vs RHE的电势下,最高氨产率可达270.9 μg NH3 mgcat.-1 h-1,最高法拉第效率为21.9%(-0.65 V vs RHE),明显优于目前大多数文献报道的NRR催化剂。相关成果以“Highly Productive Electrosynthesis of Ammonia by Admolecule-Targeting Single Ag Sites”为题发表在ACS Nano杂志。

背景介绍


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载体。工业上它主要是通过高温和高压的Haber-Bosch工艺路线获得。相比之下,NRR合成NH3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,且以水和氮气作为原料,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合成氨技术。但是,当前NRR合成NH3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氨产率较低。因此,设计具有高氨产率的电催化剂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。

研究出发点


迄今为止,众多NRR电催化剂已被报道。其中,单原子催化剂因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受到学术界的关注,且已被大家证实具有高效的NRR活性。但是,如何进一步提升其氨产率,仍是该领域面临的难点。因而,研究团队提出通过优化分子的吸附行为的靶向设计策略,以期制备出更高氨产率的单原子催化剂。

图文解析


 
▲Figure 1. DFT calculation results of NRR on SA-Fe/NC and SA-Ag/NC. (a) End-on and side-on configurations of the *N2 and *NNH admolecules on the SA-Fe/NC surface. (b) Free energy profiles for NRR on SA-Fe/NC. (c) End-on configurations of *N2 and *NNH on SA-Ag/NC. (d) Free energy profiles for NRR on SA-Ag/NC.

普遍认为,催化剂表面上的N2吸附是发生NRR的第一步,其吸附方式在后续反应路径中起着重要作用。图1a,b中的DFT计算结果表明,SA-Fe/NC催化剂中Fe单位点NRR第一步和第二步分别是N2吸附和*NNH的形成,其中第二步是决势步骤(PDS)。值得注意的是,N2吸附具有两种可能的原子构型,即end-on和side-on,其自由能变化分别为负和正。因此,N2分子优先倾向于以end-on吸附在活性位点。但是,该种吸附方式将导致相应的*NNH形成的势垒增大,从而不利于NRR的发生。因此,为了获得最佳的NRR活性,应优化N2吸附构型和*NNH的生成势垒。我们通过理论计算发现,在Ag单原子表面则利于N2的end-on吸附,同时相应的*NNH的生成势垒降低。

▲Figure 2.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SA-Ag/NC. (a)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preparation process. (b) Low-magnification TEM image. The inset is the corresponding SAED pattern. (c) HAADF-STEM image and corresponding element maps. (d) Aberration-corrected HAADF-STEM image.

研究团队通过在浓硝酸溶液中回流炭黑(BP2000)和Ag前体(硝酸银),然后将回流的炭黑和N前体(尿素)混合后高温煅烧,最终获得高度分散的N配位银单原子催化剂(SA-Ag/NC)。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成像和选择区域电子衍射(SAED)表明,SA-Ag/NC中不存在可见的Ag纳米颗粒或团簇。元素分布结果表明C,N和Ag在整个材料上的均匀分布。球差校正电镜证明碳基质中存在大量的Ag单原子。

▲Figure 3. Chemical state and coordination information of SA-Ag/NC. (a) XANES spectra at Ag K-edge. Ag2O and the Ag foil are reference samples. (b) FT-EXAFS curves. (c, d) WT-EXAFS plots. (e) Fitting of the FT-EXAFS curve of SA-Ag/NC. (f) N 1s XPS spectrum of SA-Ag/NC.

X射线吸收近边缘结构(XANES)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(EXAFS)SA-Ag/NC的化学态和配位信息研究结果表明,SA-Ag/NC中的Ag单原子带正电,其价态为Agδ+(0 <δ<1),其配位结构为Ag-N4

▲Figure 4. NRR performances. (a) LSV curves of SA-Ag/NC and NP-Ag/NC catalysts in N2- and Ar-saturated 0.1 M HCl solution. (b, c) Calculated FEs and yield rates of NH3 over SA-Ag/NC (b) and NP-Ag/NC (c). (d) Cycling tests of SA-Ag/NC. (e) Chronoamperometry result of the current density of SA-Ag/NC at –0.60 V vs RHE. (f) 15N isotope labeling experiment.

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,在不同电极电势范围内,SA-Ag/NCNH3的有效电流密度均超过SA-NP/NC,且在-0.65 V vs RHE的电极电势下,SA-Ag/NC的最大法拉第效率和NH3产率分别在–0.60和–0.65 V vs RHE时分别达到21.9%和270.9 μg h-1 mgcat.-1,以Ag的负载量计算,产率可达69.4 mg h-1 mgAg-1。同位数标记实验证实了NH3的合成来源于NRR,而不是其它的污染源。

稳定性也是评估电催化剂NRR性能的重要参数。如4d所示,对于20个连续循环测试,SA-Ag/NC的FE和NH3收率几乎保持不变。同时,还原电流密度在60小时内也保持接近恒定值(图4e)。所有这些结果证实了SA-Ag / NC对于环境NH3电合成的高稳定性。此外,TEM,SAED和HAADF-STEM显示,在连续20次循环测试后,SA-Ag/NC保留了单个Ag位点的原子分散性,没有任何聚集

总结和展望


这项工作通过DFT计算表明,在单个金属位点上实现垂直末端*N2和倾斜末端* NNH可以获得较低的自由能垒,这是一种改善单原子催化剂用于电合成NH3的性能的有效的方法。并且Ag-N4是靶向这两个吸附分子的合适候选物。根据该指导原则,我们设计并在N掺杂碳基体合成了具有Ag-N4配位的单个Ag位点的催化剂,并应用于水溶液中电催化氨的合成。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合成产率。该催化剂显示出创纪录的NH3高产率,即270.9 μgh-1 mgcat.-1或69.4 mg h-1 mgAg-1,并且具有21.9%法拉第效率和高电化学稳定行。这项工作拓宽了单原子催化剂对NRR和其他电催化反应的发展和应用的途径。


全文链接


Highly Productive Electrosynthesis of Ammonia by Admolecule-Targeting Single Ag Sites. ACS nano 2020, doi: 10.1021/acsnano.0c01340.
 https://pubs.acs.org/doi/full/10.1021/acsnano.0c01340


weinxin
我的微信
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

发表评论

目前评论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