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同济陈作锋ACS Nano: 不对称O−In−P桥位点起大作用,促进CO2选择性光还原制CH3COOH

  • A+

光催化CO2还原反应是合成高附加值燃料或化学品、实现碳中和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。一般来说,一氧化碳(CO)、甲烷(CH4)和甲酸(HCOOH)等C1燃料是CO2还原的常见产物。相比之下,C2产品如乙炔(C2H2)、乙烯(C2H4)、乙烷(C2H6)、乙醇(CH3CH2OH)和乙酸(CH3COOH)更有价值,因为它们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广泛的应用。然而,目前关于非铜催化剂生成C2产物的报道很少,而且这些催化剂的选择性很低。

基于此,同济大学陈作锋课题组将中空六角形微管结构的In2O3部分磷化形成富界面In2O3/InP(r-In2O3/InP),用于选择性光催化CO2还原成CH3COOH。

1

2

在可见光照射和无需任何牺牲剂的条件下,r-In2O3/InP上CO2光还原为CH3COOH的产率为96.7 μmol g−1,以及选择性>96%,并且能够将水氧化为O2

此外,光催化CO2还原反应连续进行5个循环(持续50小时),该材料的催化活性保持在原来的91.7%,形态和晶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,表明r-In2O3/InP具有较高的催化稳定性。在13CO2标记的GC-MS实验中,m/z=61的信号对应于13CH313COO,表明CH3COOH确实是由光催化CO2还原产生的。

3

6

光谱表征结果显示,引入P形成InP可以调节In2O3周围的配位环境,形成O−In−P非对称界面;这种r-In2O3/InP异质结构具有界面兼容性,可以通过界面传导调控电子密度。

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(XANES)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(DFT)的计算结果表明,由于O−In−P对称界面上电子结构的不同,In 3d的电子轨道密度和电荷极化均有所增强,并且In界面的丰富活性位点和极化作用有效地抑制了C−C耦合过程中的偶极-偶极斥力,极大地促进了多质子电子转移以实现将CO2还原成C2产物。这项工作报道了催化剂界面对铟基光催化剂选择性CO2光还原为CH3COOH的促进作用,为制备界面极化位点以促进CO2还原为C2产品提供了范例。

Selective CO2 Photoreduction to Acetate at Asymmetric Ternary Bridging Sites. ACS Nano , 2023. DOI: 10.1021/acsnano.2c11977



weinxin
我的微信
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

发表评论

目前评论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