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敏华/谷猛Nano Letters:铜掺杂氧化铁实现高效硝酸盐还原

  • A+
氨(NH3)由于其高能量密度(4.32 kWh L-1)、高氢含量(17.65%)和易于液化,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无碳燃料。目前氨的制备主要是通过耗能的Haber-Bosch工艺,该工艺需要高温高压,并排放大量的CO2,对实现碳中和和应对能源危机及其不利。在此背景下,电化学硝酸盐还原反应(NO3RR)因为具有操作条件温和和零碳排放等优点,成为了一种有吸引力的可持续合成NH3的方法。然而,NO3RR过程涉及多电子转移步骤和各种反应中间体以及析氢反应(HER)的竞争,使得开发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用于NO3RR的电催化剂势在必行。


基于此,香港科技大学邵敏华和南方科技大学谷猛(共同通讯)等人制备了铜掺杂的Fe3O4,并用研究结果有力的证明了其是通过电化学转化NO3-制NH3的优良催化剂。
1
对于催化剂Cu-Fe3O4-5,在NO3RR测试期间发现,施加更大的负电位时NH3的产率呈现上升趋势并在电压为-0.7 V vs.RHE时,NH3产率最高,为222.75±12.15 mg h-1 mgcat-1。更重要的是,在不同电位下的法拉第效率表明,Cu-Fe3O4-5的法拉第效率在-0.6 V vs.RHE时达到最大,接近100%。同时,在该电位下,催化剂的NH3产率达到179.55±16.37 mg h-1 mgcat-1。但是当电位更负时,Cu-Fe3O4-5的法拉第效率略有下降,但在-0.7 V vs.RHE时仍保持在95.7%±4.8的高值,这是令人十分满意的。
为了进一步说明Cu-Fe3O4-5优异的NO3RR性能,本文还与同一体系的Fe3O4、Cu-Fe3O4-2.5和Cu-Fe3O4-10进行了性能比较。在NH3产率方面,Cu-Fe3O4-2.5、Cu-Fe3O4-5和Cu-Fe3O4-10的NH3产率虽然高于Fe3O4,证明了在Fe3O4中引入Cu可以有效地促进NH3产率,但是Cu-Fe3O4-5依旧表现出最好的NO3RR性能。对于催化剂的法拉第效率,Fe3O4、Cu-Fe3O4-2.5和Cu-Fe3O4-5的法拉第效率大于90%,这与Fe3O4本身的高法拉第效率有关。
值得注意的是,Cu-Fe3O4-10的法拉第效率最低(78.7%),低于纯Fe3O4,Cu-Fe3O4-10,这可归因于过量的Cu掺杂产生了CuO粒子。因此,适当的Cu掺杂可以有效地提高NH3的产率,而过量的Cu则不利于提高法拉第效率,这一结论也为未来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指导。
2
为了阐明催化剂的NO3RR机制,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(DFT)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讨论了Fe3O4和Cu掺杂的Fe3O4活性差异的原因。
计算结果表明,NO3-在Cu掺杂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自由能明显较低(-1.11 eV VS Fe3O4的1.50 eV),更容易吸附活化NO3-实现进一步还原。除了NO3-在Cu掺杂表面的吸附自由能明显较低,*NO2在Cu掺杂表面的吸附也更强,*NO2通过与催化剂形成O-Fe和O-Cu键进行吸附。
更重要的是,Cu掺杂表面的还原反应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,而Fe3O4表面的还原反应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,特别是*NO3的加氢反应,这也是Cu掺杂催化剂性能优异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在NO3RR过程中,不得不关注由于强吸附而对催化剂产生威胁的*NO。对于Fe3O4上,*NO垂直吸附在Fe原子上,而对于掺杂Cu的Fe3O4*NO通过桥联的方式吸附在Fe和O原子之间。随后,*NO在两种催化剂表面优先被还原为*NHO,因为与*NO加氢变为*NOH的反应相比,其ΔG更低。
计算结果还表明当Cu掺杂后,催化剂的电位决定步骤由*NO的氢化变为*NHO的氢化,整个反应的最大ΔG从+1.39 eV显著降低到-0.50 eV,并且在Cu-Fe3O4上观察到连续的能量下降。能垒的降低可以部分归因于掺杂Cu的表面对中间体的吸附增强,特别是*NO,*NHO和*NHOH,这些中间体被表面氧原子进一步稳定。结合实验以及理论计算结果,本研究不仅为NO3RR提供了一种优异的非贵金属基催化剂,而且为提高电化学反应性能的原子掺杂策略提供了依据。
3
Cu-doped iron oxide for the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nitrate reduction reaction, Nano Letters2023, DOI: 10.1021/acs.nanolett.2c04949.
https://doi.org/10.1021/acs.nanolett.2c04949.




weinxin
我的微信
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

发表评论

目前评论:0